总图设计咨询与优化
1、总平面设计
建筑物布置与景观水体设计,道路,排洪沟及挡土墙,陡坎,边坡的平面关系优化,以确保总平面布置协调,合理,可行及成本最优。
2、道路设计
(1) 结合前期分析及方案设计思路和景观设计等,确定主,次干道设计基本参数:横断面形式,最大坡度及对应的限制坡长,缓和坡段最大坡度及其最小坡长,最小曲线半径及对应的坡度等。
(2) 道路平面走线优化调整:依据项目地形分析,道路串联的各地块的分析,及其相关边坡挡墙等对规划设计的道路平面线型设计进行审核和优化,使整个项目做到成本最优化。
(3) 道路竖向设计优化调整:对道路所在位置的地形分析,按照对应的道路设计参数,结合道路相邻的地块,及其需提供出入口的地块的现状地形分析,及地块内平面布置和竖向设计分析(主要是需处理的高差分析对应土方量及挡墙高度),并考虑到雨,污水管线的设计对道路竖向设计进行优化调整。以确保道路及其串联的各建设地块的土方量及挡土墙的投资最优化。
(4) 结合项目分期开发情况,对各级道路进行优化设计,确保各组团道路自成系统,相互干扰最少,且道路长度最短;并保证后期开发交通便利,对前期已建影响最小。
3、竖向设计
依据道路设计,进行场地竖向设计。
4、雨污水主干管设计
(1) 依据市政条件及地形分析等明确雨,污干管走向
(2) 结合道路设计,确保雨,污水均能达到重力自排
(3)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保证管线线路最短,各类井数目最少,埋深最浅,实现管线敷设成本最优化。
5、项目填挖方量的计算及其费用估算
6、项目挡土墙及边坡的统计及其费用估算
(1) 结合现状地形,通过对建筑物及道路的平面和竖向设计的调整,在确保总平面布置合理的前提下,保证项目挡土墙及边坡长度和高 度降至最低,以保障项目安全性,经济性,及工期最短。
(2) 结合项目产生的土方量情况,及景观设计,尽可能在景观用地范围解决高差,并采用景观放坡手段处理高差。
(3) 尽可能利用现状边坡及挡土墙进行高差处理。
(4) 尽量避免填方挡墙出现,结合景观设计采用填方放坡处理。
(5) 尽可能控制挡墙高度不超过5米;
(6) 挡土墙及边坡与建筑物的间距控制;及与雨,污水干管的关系。